
戚绪尧,男,1984年11月生,江苏睢宁人,中共党员,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首席科学家,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负责人。
2006年和2011年分别获中国矿业大学学士和博士学位(国家公派美国马里兰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任安全工程学院副院长兼应急管理学院副院长,兼任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煤岩动力灾害防控理论与技术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安全应急高端智库主任,曾任煤炭地下气化国际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深地资源流态化开采前沿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安全工程学院工会主席。
曾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马里兰大学、肯塔基大学、密苏里科技大学)和南非(金山大学、比勒陀利亚大学)进行合作科研和学术交流,并受南非煤炭科技协会主席邀请赴南非指导英美资源集团(Anglo American plc)下属Kleinkopje Colliery、Greenside Colliery等煤矿灾害治理。兼任国家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煤矿通风与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通风安全与健康专业委员会青年常委、山西省“千人智库”专家、徐州市防火监督专家,《Safety & Emergency》创刊编委兼青年编委会主任,《Fire》客座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Green and Smart Mining Engineering》《中国矿业大学学报》《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煤矿安全》《煤炭科学技术》《矿业安全与环保》《工矿自动化》等期刊青年编委,《Combustion and Flame》等20余个国际权威期刊审稿人。
主持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3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和面上一等资助各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十余项,并主持企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十余项。成果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1)、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基础类)二等奖(排名第2)等省部级二等以上奖励十余项;制定国家安全生产行业标准1项;第一完成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件;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论文SCI检索50余篇、EI检索30余篇。
先后获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全国高校矿业石油安全工程领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江苏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徐州市劳动模范、徐州市青年科技人才先锋、中国矿业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教师(I类荣誉称号)/十佳青年教职工/百佳本科教学教师/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模范班主任/科研育人先进个人等。
主要研究方向:智能通风与灾害防控、矿井热动力灾害防控、消防与应急救援、职业安全与健康等。
邮箱:qixuyao@163.com
电话:13585490927